[00:00.00]月夜忆舍弟
[00:03.00]杜甫
月夜忆舍弟
阅读 17
收藏 0
[00:00.00]月夜忆舍弟
[00:03.00]杜甫
[00:00.00]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00:00.00]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00:00.00]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00:00.00]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白话译文
边防驻军的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秋夜边塞传来孤雁的哀鸣。
恰逢白露时节,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虽有兄弟却都已分散在各地,已经无法打听他们的消息。
寄出的书信一直收不到,何况战争还没有结束。
注释
1. 舍弟: 【舍弟】对人谦称自己的弟弟。杜甫兄弟五人,他是长兄。
2. 戍鼓: 【戍(shù)鼓】边防驻军的鼓声。
3. 断人行: 【断人行】指实行宵禁,禁止人行走。
4. 边秋: 【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
5. 露从今夜白: 【露从今夜白】意思是恰逢白露时节。
6. 长: 【长】一直,总是。
7. 不达: 【不达】收不到。
8. 况乃: 【况乃】何况,况且。
9. 未休兵: 【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
名师鉴赏
【作家作品】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后迁居巩县(今河南巩县),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中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与同时代的“诗仙”李白并称“李杜”。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文精湛,被后世尊为“诗圣”。杜甫的诗对后世影响深远。他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作品导读】
这首诗写于唐素宗乾元二年(759)秋天,当时仍处在安史之乱中,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只有最小的弟弟在他身边,其余三人散处河南、山东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