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

使至塞上

阅读 181

收藏 0

[00:00.00]使至塞上

[00:02.71]王维

[00:00.00]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00:00.00]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00:00.00]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1

[00:00.00]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白话译文

轻车简从去慰问边境守军,我身为使臣路过居延。

随风飘飞的蓬草飞出了边塞,回归的大雁飞进了胡人居住的地方。

浩瀚沙漠中的烽烟直冲云天,黄河边上的落日又大又圆。

来到萧关遇到骑马的侦察兵,听说都护府已设在燕然前线。

段意

  首联交代了出使的目的和经过的地方。虽然起笔平淡,但失意的情绪已初露端倪。

  颔联即景设喻,以飘蓬、归雁自比,表达孤寂落寞的心情,描写了出使路途中的情形。

  颈联描写了奇美壮丽、雄浑开阔的塞外风光,表现出诗人开阔的胸襟。

  尾联以事作结,借候骑之口,概括出守边将士繁重紧张的战斗生活。

字词注释

1. “孤烟”即烽火台燃起的一股浓烟,既显得孤单,又格外醒目。“直”使孤烟一下变得挺拔坚韧,刚直有力。“圆”准确地说出黄河上落日的景色特点,平添了黄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从而使整个画面更显得雄奇瑰丽,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注释

1. 使: 【使】出使。

2. 单车: 【单车】一辆车,表明此次出使随从不多。

3. 问边: 【问边】慰问边关守军。问,慰问,访问。

4. 属国: 【属国】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少数民族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诗人在这里借指自己出使边塞的使者身份。

5. 居延: 【居延】汉初匈奴地名,指居延泽附近一带。在今甘肃张掖北(一说“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这里泛指辽远的边塞地区。

6. 征蓬: 【征蓬】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来比喻远行之人。

7. 孤烟: 【孤烟】指烽烟。古代边关烽火多燃狼粪,因其烟轻直且不易为风吹散。

8. 长河: 【长河】指黄河。

9. 萧关: 【萧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10. 候骑: 【候骑】负责侦察、通信的骑兵。

11. 都护: 【都护】官名,汉代始置,唐代边疆设有大都护府,其长官称大都护。这里指前线统帅。

12. 燕然: 【燕(yān)然】燕然山,即现在蒙古国境内杭爱山,代指边防前线。

名师鉴赏

【作家作品】

王维(约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后徙家于浦州(今山西永济西),崇信佛教,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多首。

【作品导读】

《使至塞上》选自《王维集校注》。此诗是开元二十五年(737年)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凉州时所作。塞上,边境地区,亦泛指北方长城内外。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这首诗所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至塞上的旅程、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受排挤而孤独、寂寞、感伤、飘零的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情感得到陶冶、净化、升华的慷慨悲壮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