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00]不第后赋菊
[00:03.23](唐)黄巢
[00:07.70]待到秋来九月八,
[00:12.87]我花开后百花杀。
[00:17.62]冲天香阵透长安,
[00:21.74]满城尽带黄金甲。
不第后赋菊
阅读 14
收藏 0
[00:00.00]不第后赋菊
[00:03.23](唐)黄巢
[00:07.70]待到秋来九月八,
[00:12.87]我花开后百花杀。
[00:17.62]冲天香阵透长安,
[00:21.74]满城尽带黄金甲。
白话译文
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
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
盛开的菊花香气弥漫整个长安,
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注释
1. 不第: 【不第】科举落第。
2. 九月八: 【九月八】九月九日为重阳节,有登高赏菊的风俗,说“九月八”是为了押韵。
3. 杀: 【杀】草木枯萎。
4. 黄金甲: 【黄金甲】指金黄色铠甲般的菊花。
名师鉴赏
【背景介绍】
根据明代郎瑛《七修类稿》引《清暇录》关于此诗的记载,此诗是黄巢落第后所作。黄巢在起义之前,曾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但没有被录取。科场的失利以及整个社会的黑暗和吏治的腐败,使他对李唐王朝益发不满。考试不第后,他豪情倍增,写下了这首《不第后赋菊》。
【作品导读】
这首诗是以菊喻志,借物抒怀,通过刻划菊花的形象、歌颂菊花的威武精神,表现了作者等待时机改天换地的英雄气魄。当农民起义的“重阳佳节”到来之日,那些封建统治阶级威风扫地,不是如同那些“百花”一样凋零了吗?当浩浩荡荡的义军开进长安之后,那身着戎装的义军战士,不是像这满城菊花一样,金烂烂辉光耀目、威凛凛豪气冲天吗?这首诗是封建社会农民起义英雄的颂歌。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既写了菊花的精神,也写了菊花的外形,形神兼备;既写了菊花的香气冲天,又写了菊花的金甲满城,色味俱全,形象十分鲜明。语言朴素,气魄宏伟,充满了使人振奋的鼓舞力量。此诗运用比喻的手法,赋予菊花以英雄风貌与高洁品格,把菊花作为广大被压迫人民的象征,以百花喻指反动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形象地显示了农民革命领袖果决坚定的精神风貌。全诗辞采壮伟,设喻新颖,想象奇特,意境瑰丽,气魄雄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