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00]蜀相
[00:01.43]杜甫
蜀相
阅读 63
收藏 0
[00:00.00]蜀相
[00:01.43]杜甫
[00:00.00]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00:00.00]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00:00.00]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00:00.00]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白话译文
武侯祠堂到哪里去找?寻到成都郊外的一棵长得茂盛的老柏处便是。
那里碧草的绿色掩映着台阶,春光空自美好;隔着树叶,黄鹂叫个不停,也只是白白地浪费了妙音。
想当年刘备三次到隆中登门拜访,询问他天下大事。诸葛亮先辅佐刘备开国建业,后又辅佐刘禅匡济危难,这些都表现出他的一片忠心。
(可惜呀,诸葛亮)平定中原的大志未遂而生命已终,只能让后世英雄们想起他就泪流满面,打湿衣襟。
注释
1. 蜀相: 【蜀相】选自《杜少陵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蜀相,指诸葛亮。
2. 丞相祠堂: 【丞相祠堂】即武侯祠,在今四川成都城南。
3. 锦官城: 【锦官城】四川成都的别称。
4.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三顾频烦天下计】诸葛亮隐居隆中时,刘备曾三次拜访他,问以天下大计。
5. 两朝开济老臣心: 【两朝开济老臣心】诸葛亮先辅佐刘备开创基业,后又辅佐刘禅匡济危难,都表现出一片忠心。
6. 出师未捷身先死: 【出师未捷身先死】平定中原的大志未遂,生命已终。指蜀汉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伐魏,病死在五丈原(今陕西眉县西南)军中。
名师鉴赏
【作家作品】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杜陵布衣,世称杜少陵,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今巩义)。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有“诗圣”之称。
杜甫生活的时代,是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变时期。他的诗歌深刻地反映了这个时期的社会现实,因此人们称他为现实主义诗人,称他的作品为“诗史”,其中最著名的当推反映战乱的组诗“三吏”“三别”。他的代表作品如《兵车行》《春望》《北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在文学史上都留下了深远的影响。现存《杜少陵集》二十五卷,收诗一千四百多首。
【作品导读】
本诗选自《杜少陵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杜甫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冬末到达成都,住在由朋友严武帮助建造的浣花溪畔的草堂里。这首诗即作于第二年(760年)的春天。
诗作描写了武侯祠碧草凄凄、翠柏森森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诸葛亮的无限崇敬和对其“出师未捷身先死”,未能成就更大功业的惋惜之情。
其他
【一词多义】
(1)顾
三顾频烦天下计(拜访。)
忍顾鹊桥归路(回头。)
【重点虚词】
(1)何
丞相祠堂何处寻(表疑问,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