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

少年行

阅读 45

收藏 0

[00:00.00]少年行

[00:01.99](唐)王维

[00:05.78]一身能擘两雕弧,

[00:10.41]虏骑千重只似无。

[00:15.49]偏坐金鞍调白羽,

[00:19.59]纷纷射杀五单于。

白话译文

一个人就能拉开两张雕弓,

敌骑千重全都不放在眼中。

偏坐金鞍上从容调好羽箭,

不停地射去敌酋无法逃生。

注释

1. 擘: 【擘(bò)】张,分开。一作“臂”。

2. 雕弧: 【雕弧】饰有雕画的良弓。

3. 白羽: 【白羽】指箭,尾部饰有白色羽翎。

4. 五单于: 【五单于】原指汉宣帝时匈奴内乱争立的五个首领。汉宣帝时,匈奴内乱,自相残杀,诸王自立分而为五。这里比喻骚扰边境的少数民族诸王。

名师鉴赏

  【背景介绍】

  这首诗是王维早期创作的,应当作于安史之乱发生之前。

  【作品导读】

  这首诗中,诗人将主人公置于孤危险恶的战争情势之中。“虏骑千重”指敌人大军压境,形成包围之势;众敌酋倾巢出动,来势汹汹,企图以优势兵力取胜。而少年以“一身”对“千重”之敌,竟能左右驰突于敌阵之中,如入无人之境,且能擒贼先擒王,将凶蛮剽悍的敌酋“纷纷射杀”,其过人的胆略和武艺已分明可见。这里把少年写成孤胆英雄,意在突出他的勇冠三军、战功卓著。诗的一、三两句,以特写镜头为少年英武矫健的身姿写照:“擘两雕弧”言其多力善射,能左右开弓;“偏坐金鞍”言其鞍马功夫娴熟,能在疾驰的马背上自如地变换各种姿势;“调白羽”则是善于在运动中瞄准目标,箭无虚发。二、四两句,从对方着笔来反衬少年的艺高胆大。敌我双方的力量愈是悬殊,也就愈能表现主人公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而这种气概,又正来自于其置生死于度外的献身精神。诗中所出现的雕弧、金鞍和白羽,均是以着色之笔略加点染,本来是爱其人而及其物,这里的物又为人增色,人与物原不妨是互相辉映、相得益彰的。此诗写少年的勇武杀敌,表现出了强烈的英雄主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