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00]水调歌头
[00:02.15]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阅读 66
收藏 0
[00:00.00]水调歌头
[00:02.15]苏轼
[00:00.00]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1
[00:00.00]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2[00:07.02]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3[00:14.61]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4[00:26.72]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5
[00:00.00]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6[00:05.43]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7[00:12.5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8[00:24.2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9
白话译文
丙辰年中秋之夜,欢畅痛饮到天亮,喝得大醉,写下这首词,兼以表达对弟弟子由的思念之情。
明月是从何时出现的呢?(我)端起酒杯询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宫殿楼台,今夜是哪一年。我想要乘着清风回到天上去,又担心在那月中仙宫里,我经受不住高处的寒冷。(我)在月光下起舞,身影也随着舞动,(月宫)哪里比得上温暖的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不能入睡的人。(月儿)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不能团聚时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以来就难以周全。只希望人人健康长寿,远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亮。
字词注释
注释
1. 丙辰: 【丙辰】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
2. 子由: 【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字子由。
3. 把酒: 【把酒】端起酒杯。
4. 宫阙: 【宫阙】宫殿。
5. 归去: 【归去】回到天上去。
6. 琼楼玉宇: 【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月中仙宫。
7. 不胜: 【不胜】经受不住。
8. 起舞弄清影: 【起舞弄清影】意思是诗人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随着舞动。
9. 何似: 【何似】哪里比得上。
10.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不能入睡的人(指诗人自己)。
11.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儿)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12. 此事: 【此事】指人的“欢”“合”和月的“暗”“圆”。
13. 千里共婵娟: 【千里共婵娟】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婵娟,本意指妇女姿态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
名师鉴赏
【作家作品】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并称“三苏”,同属“唐宋八大家”之列。他阅历丰富又才华横溢,一生创造了大量的诗、词和散文,仅词存留下来的就有340多首。苏词与此前的婉约词相比,展现出了新的特点,表现为题材新、形式新、风格新,多呈现豪壮、雄迈的风格。他的词于婉约词派以外另开创了一个新的流派,即豪放派。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赤壁赋》与《后赤壁赋》等。
【作品导读】
“水调歌头”,词牌名。相传隋炀帝开汴河自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歌头”就是大曲中的开头部分。
《水调歌头》是一首世代相传的“中秋词”,在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词人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任上时所写。此时,苏轼因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合,离开朝廷,来到密州已五年。政治失意、妻子亡故、弟弟远在他乡,诗人心中十分苦闷,于是借中秋饮酒之后询天问月排遣愁绪。
这首词写中秋赏月,借以表达了词人由于政治失意,理想不能实现,才能不能施展,因而对现实产生不满,滋长出消极避世的思想感情。但词人对现实、理想仍充满信心,所以最终战胜消极情绪,表现出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其他
【古今异义】
(1)但愿人长久
古义:只。
今义:连词,表转折,但是。
【词类活用】
(1)高处不胜寒
“高处”,名词作状语,在高处。
(2)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低”,形容词用作动词,低低地挂。
【特殊句式】
(1)省略句
①(月光)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省略主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