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444
收藏 0
释义
词语故事
1. 春秋时,陈国联合卫国攻打郑国,郑庄公请求与陈桓公讲和。陈公子佗五父劝告陈桓公亲近仁义,与邻国友好,但是陈桓公认为只要和强大的宋国﹑卫国友好就行了,不肯讲和。两年后,郑国强大起来,为报仇出兵陈国。宋﹑卫两国坐视不救,陈国大败。有人评论此事说:“善不可丢失,恶不可滋长,说的就是陈桓公啊。真想管好国家的人,见到恶就像农夫见到杂草一定要除去一样,并根绝老根,不让它再生长。这样,善也就能得到发展。”词语出处
1. 语本《左传·隐公六年》:“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绝其本根,勿使能殖,则善者信矣。”又见宋代《新编五代史平话·梁史上》:“莫若傍今杀了,斩草除根,萌芽不发!”相关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