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我钻出爸爸的车,匆忙关上车门,瞥一眼两旁来往的车辆,几步跨过电动车道,入了小巷便撒开腿飞奔,书包在背上一颠一颠。我焦虑地瞄了眼手表:七点十四分。
几乎是掐着秒表,我一步两级地跨上教学楼楼梯,心中埋怨着班主任提出的要求——七点十五分的早读课,至少再提前十五秒到班。而今天,我极有可能迟到。
终于还是准时到了。我气喘吁吁地向老师问好,拿出早读内容,却因刚才的奔跑而呼吸急促。我不得不喝口水润润嗓子,平复气息,然后捧起书大声朗读。早读的铃声几乎同步响起,伴着铃声,我站直了,一字一句地读着。班主任在教室踱步,目光扫过全班,嗯,人齐了。我望见他欣慰的笑,早读铃声的余音仍回旋在耳畔。蓦地,我似乎明白了老师要求大家在铃声响起前就位的用意。原来,并不是为了给一刻钟的早读加时,而是希望我们在铃声响起前给自己留出热身的时间,从而以更专注、饱满的状态投入铃声响起后的时间里。
心间冒出一朵小小的、带有哲思的浪花。我继续读书,不知是不是错觉,教室里回荡的书声似乎因为铃声响起前的这十五秒而更加响亮了。
清晨第一节课便是化学,同学们叹声一片。倒不是因为化学课枯燥无味,只是我们的化学老师有一个学生们最不能忍受的缺点——拖堂。有想象力丰富者为其取了个不大雅观的绰号:拖拉机。更有同学私下里打赌老师拖堂时间的长短。
化学老师准时开讲,如往常一样,课上的气氛活跃,我们也都认真记下必要的笔记。时光滑过指尖,到了临下课的几分钟,已有不少同学心绪飘远。有人无聊地重复着转笔、任笔摔下的动作,有人毫不掩饰地打起了哈欠,化学老师并没有因此生气,只是不厌其烦地重复着重要的知识点。我也心不在焉地凝视着秒针一格一格掠过。还有十五秒,可老师还没有总结本堂课的内容,不知又要被占去多少课间时间。
在化学老师抑扬顿挫的声音中,我恍惚间听见细碎的声音,仿佛清风拂过密密匝匝的林海,再细细一辨别,呵,竟有不少同学压低了嗓子报着倒计时:“九,八,七……”渐渐地,声音越发清晰,化学老师皱皱眉头,终于,铃声准时响起。“嘶——”一片倒抽冷气的声音,像是在为下课铃声助威。
大概是碍于铃声的干扰吧,老师只得停住了话头,默默地等着。铃声停下,我们都不作声了,等着老师继续讲。“先下课吧,回家好好复习。”化学老师叹了一口气,又招手给课代表布置作业。我们愣住了,面面相觑。是我们的抗议有了效果,还是老师有些生气,不愿再讲?我不知道,只见老师收好教案,步出教室,往另一间教室走去。那抹背影,那有节奏的“笃笃”的鞋跟踩地声,不知为何,却让我读出了一抹不被理解的愁绪。
我默默反思着。在下课铃声响起前的十五秒,我们是否应该静下心来,凝神倾听,以保有一份对老师基本的尊重?
上课铃声倘若是发令枪,当然应给自己留有十五秒的余地,站在生活的起跑线上热身;下课铃声倘若是我们心中的一道标准线,也不应在还有十五秒时便迫不及待地催促,即便老师越过两步,也是为了台下的我们。
窗外,斜斜洒进一道阳光。铃声又响起了,我心中感慨万千……
名 师 点 评
学习生活永远充满故事,也充满情趣,活泼泼的,五彩缤纷的。而写出充满情趣的学习故事,写出活泼与富有色彩的学习生活,需要真情与智慧。智慧之一,是抓住题目关键词巧妙构思。“铃声响起前十五秒”,是上课铃声响起前的十五秒,那是“早读”;也是下课铃声响起前的十五秒,那是一堂化学课。早读前十五秒到位读书,精神饱满效果好,学生投入老师笑。化学课下课前的十五秒,老师皱眉学生忧,常拖课的老师忽然按时下课,引来作者的不适和反思。紧张而有趣的学习生活就在这构思中有序展开。智慧之二,是合理选材。分别选择早读铃声前十五秒和化学课下课铃声前十五秒,从学生理解老师和老师理解学生而转变做法的不同角度再现学校生活和师生关系的情趣,同时以后一个角度为重点。智慧之三,是饱含感情。学生爱学习,爱思考,从积极的方面领会老师的要求,反思自己的行为;也理解老师,尊重老师。当然也体现了老师爱学生,因学生的努力而生出欣慰。这种师生之间的真情鲜明地流淌在叙事中,流淌在形象活泼的语言中。
文体: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