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
清早,一打开大门,浓密的雾气漫进屋里。隔开十步远,就看不清人的面目了。好大的雾呀!我真想到外面好好看一看这少见的大自然美景。
恰好妈妈要和我一起过江看外婆,由于轮船停航了,我们决定从大桥上走过去。到了桥上,我们居高临下,环顾四周,茫茫一片。江面上,只听见奔腾而下的水声,偶尔有几艘浮萍似的货船,在大雾里忽隐忽现,不知是在水上漂,还是在空中飞。江岸上,一切景物都是影影绰绰的,往日熟悉的那一栋栋高大的楼房,一座座耸立的工厂,一根根冒烟的烟囱,都被浓雾遮盖了。桥下,近处还依稀看得见马路、车辆、行人、树木。抬头望去,只见蛇山上空的太阳迷迷蒙蒙的,周围好像包着一团紫色的烟雾,真是"日照香炉生紫烟"啊!然而,这儿不是庐山的香炉峰,而是蛇山的上空。雾越来越浓,连刚才还看得见的紫色烟团也辨不清了,就是那平日光芒四射的太阳,这时也只是像一颗珠子似的悬在天空中。
我这才真正体会到,雾是能阻挡人们的视线,能遮天盖地,能使太阳发出的光变得微弱的。但是,我发现,雾是不能阻挡人们工作的。你看:那缓缓向前的淡黄色灯光,就是载着人们奔向各自工作岗位的电车,就是载着各种货物奔向四面八方的卡车......你听,那欢快嘹亮的马达声,就是正在演奏着的建设进行曲。啊,雾!
【名师点评】华夏名师网签约名师 王其凯(山东宁津县育新中学)
本文紧扣题目,着力描写雾中所见景物,反衬出雾之大、雾之浓,而中心却从雾虽大虽浓但阻挡不了人的工作得到提升,表现了积极的思想意义。这也是一种以小见大的立意构思。从日常所见景物中提炼有意义的中心,是值得同学们学习的技巧。
作者为了写雾浓,雾大,细致地描绘了雾中的景物:江面上"偶尔"有几艘浮萍似的轮船,在大雾里忽隐忽现,不知是在水上飘,还是在空中飞;这个"偶尔"并不是说船少,而是因为雾大,有的船看不出,看得出的船也"忽隐忽现"。江岸上的楼房、工厂、烟囱,都是"影影绰绰"的;"影影绰绰"正是雾大使然。桥下的马路、车辆、行人、树木只是"依稀"可见;"依稀"符合雾中景物的特点。蛇山上空的太阳先是迷迷蒙蒙的,后来也只是像一颗珠子似地悬在天空中。所有这些景物都是在雾中显现出来的。
在具体细致描写了雾景以后,作者把笔锋一转,透过浓雾,看到了一个人来车往的繁忙景象。这种景象,反映了人们坚持劳动的精神风貌。它使读者感受到人的力量,人的伟大。作者正是要借写雾景来抒发这样一种感情。
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