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南池子大街进入,一直走到普渡寺前巷,往前一拐,就看到了一个两人多高的大基台,然而普度寺却还“犹抱琵琶半遮面”。我走上长长的台阶后才看到正前方一个气势宏伟的宫殿,这就是普度寺的大殿。我四下望去,寺里只有三两个人,右侧的亭廊旁长满了杂草,里面坐着一位老爷爷,正在那里打盹。
当我径直走到大殿前才注意到,殿前竟有一排大铁门,将大殿远远地隔在了里面;旁边设有一处高架,支撑着一侧的殿顶;殿门也紧锁着。
我抬头看向这大殿,真是气势恢宏啊,虽说静立在那里,但无形中却透露着高贵的气质。再仔细一看,这外檐的飞椽竟然有三层,比故宫的建筑还多一层,我不禁感到好奇:这么高的规制,以前究竟是谁住在这里呢?这时,我看到铁门的旁边有块牌子,读了上面的介绍我才知道,原来这普度寺大殿曾经是清代睿亲王多尔衮府。大概是当时居功自傲的睿亲王为了彰显自己“摄政王”的地位,特意“逾越”规制而建的此府吧。
再看这大殿的殿顶,黄瓦绿剪边,前厦则是绿瓦黄剪边。在那灰砖殿墙上还有宽大的支窗,窗台很低,下面镶嵌着六边形绿琉璃砖,这建筑风格明显与故宫不同,却不知道究竟来自哪个民族的传统。
这时候,亭廊里刚刚还在打盹的那位爷爷向我走了过来。通过交谈我才知道,原来他是这里唯一的管理员。我把刚刚的疑惑告诉了爷爷,爷爷说,这低窗台的风格是来自当时的关外满族宫室,现在全北京独此一处。“哦,怪不得我没见过!”我恍然大悟。
我又问:“爷爷,这大殿里现在都有什么啊?”爷爷叹了口气:“空喽,什么都没有了!”他想了想又接着说道:“以前殿前那第四根柱子下面有个密道,据说能直通紫禁城,解放以后就填了,现在什么都没有了!”
临走的时候我连声谢过爷爷,并说道:“要是这里能再保护修葺起来就好了!”
文体: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