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奇云课

0
点赞
收藏
微信分享

微信扫一扫

12 中考考场作文结构精巧——过渡照应

叨叨 2021-08-27 阅读 39

【小引】

 一篇文章,就好比是一架机器,每一个段落就好比机器中那些大大小小的零部件,这些零部件不仅要相互照应,而且大零件还需要那些小零件连接而成,才能建造成一台完整的机器。同样,文章也需要各个段落相互照应,自然链接,即过渡与照应,这样才是一篇优秀的文章。否则,就会显得支离破碎,不能称之为文。

 【应考招数】

 一、过渡

 

  在文章中,过渡是文章段落之间的桥梁,前后相邻的两层意思之间,不仅要有内在的联系,而且在相连的地方要彼此衔接,语气贯通,让读者思路能够顺利地从前者过渡到后者,这样使文气连贯,布局缜密,转承自然,而不致发生间隙或阻隔。穿针引线,组织成篇,可以说是对过渡重要作用的恰当比喻。过渡常用承上启下的段,句子或关联词语。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大部分之间,有一个承上启下的段落,就是以段过渡的一个范例。

 

  记叙文的过渡,其过渡的情况和主要作用是:

 

  ①开头与正文间过渡。

 

  在有些文章开头使用倒叙的方法,或由眼前的景物而引出与之相关事情的叙述,这时,为了使开头部分与正文衔接紧密,往往使用过渡。

 

  例如:《繁星》一文首段描写“我”最爱看繁星,回忆了从前在家乡夜晚望星天的情景和感受。首句“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表露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为第二句引出“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做了铺垫。又如,《背影》一文,一开头就有这么一句“最难忘的是父亲的背影”,起到了总领全文,也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

 

  ②不同事件或场景间过渡。

 

  一幅优美的画卷,画面要注意色彩明暗、浓淡的过渡,注意景物虚实、主次的过渡;文章当然也要重视上下文的衔接、转换。

 

  宋代僧人志南有一首绝句,内容是:“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第一句写树阴下(“古木阴中”),第三四句写“杏花雨”与“杨柳风”,诗人又是怎样过渡的呢?“杖藜”扶着诗人由“古木阴中”来到“桥东”,完成了地点的转换。“杖藜扶我过桥东”,是拟人化的写法,更是自然过渡的典范。

 

  ③叙述顺序转换间过渡。

 

  有些文章在顺叙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插入一些与之有关的情节来补充,然后再回头叙述原来的事,这就需要使用过渡。如:

 

  在《故乡》一文中,“我”在与母亲对话中插入了对闰土的回忆:“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现在我的母亲提起了他,我这儿时的记忆,忽而全部闪电似的苏生过来,似乎看到了我的美丽的故乡了。”这篇文章在顺叙的过程中,用“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过渡,插入对少年闰土的回忆。

 

  ④人物转换、表达方式改变用过渡。

 

  在记叙的过程中,有时需要转换人称,或需要由一种表达方式转换为另一种表达方式,这也往往要使用过渡。

 

  例如: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过渡,由我换为战士)

 

  二、照应

 

  照应是谋篇的重要手段,具体是指上下文之间的相互照顾和呼应,包括交代和照应两个方面。交代是对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地提示一下;照应是对前面提示的内容的回答。周密的照应,对贯通文脉、点化中心、渲染气氛能起一定作用,从而唤起读者阅读心理上的美感。冰心的《小桔灯》可以说是照应手法运用的典范。

 

  阅读时,要瞻前顾后,理清思路,注意分析作者的照应技巧。

 

  文章的照应,主要有以下四种:

 

  ①文题照应。

 

  也有两种:一种是开头与题目照应,如《白杨礼赞》开头一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这一段既是破题,又是统领全篇的关键段,全文就是紧紧围绕着这句话开展的。另一种是行文中与题目照应,如《往事依依》的首段扣题是为了引起下文,末段点题是为了深化主题。同时,在文章的第2至第5段每段都有相应的词语扣住“依依”。

 

  ②首尾照应。

 

  《往事依依》一文第一段“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和第六段结尾的“往事依依,金色的回忆唤起我的青春激情,催我不断奋进”相互照应,这样使文章贯脉相通,结构完整,也更好地突出主题。

 

  ③前后照应。

 

  也就是,上下文间的照应,有段、句和词语三种情况的照应形式。还是以《往事依依》为例,第三段说“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第五段进一步讲“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已与时代更加贴近了”,进一步强调了读好书能启迪心智、指点做人。再如,《济南的冬天》的第一段中三组对比中的第三组,是用热带的毒日、响晴的天气跟济南的温情作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在第三组对比之中,之所以要指出“在北中国的冬天”,是因为“北中国的冬天”隐含了“照例应该是北风呼啸、日光惨淡”的意思,这就跟上文的“奇迹”与下文的“宝地”相呼应。

 

  ④重叠照应。

 

  我们在平时的阅读中,经常会发现同一或相近的词语、句子或段落在文章中一再出现,使其于反复中得到加强,这种照应我们可称之为重叠式照应。《背影》一文中 “背影”出现了四次。《白杨礼赞》一文中“不平凡”前后一共出现四次,相同的段落出现了两次。《十三岁的际遇》一文多次写到“我是‘不系之舟’”,其中都有深层的含意。这些重叠式照应对突出文章中心,标明文章线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满分作文】

 

题目:请以“不要轻易说‘不’”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1.该命题具有浓烈的时代感。中国近期对待“藏独”“台独”“汶川大地震外来援助”都不是轻易说“不”。(强调“接触”“沟通”“理解”都和此命题关联)

 

2.该命题具有较强的思辨色彩。“说不”是个传统作文话题,“不要轻易说不”是在传统话题上的推陈出新,较传统话题更具思辨色彩。此命题对“说不“不是全然否定,也不是全然肯定,要区别对待,行文就要在分寸上拿捏到位。

 

                                                  3.该命题题意有一定的难度,关键在于能否解清“轻易”一词的内涵以及“说不”的象征意义。“不要轻易说““不”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个就是永不放弃的意思,另外一个就是不要轻易地去否定别人。

 

不要轻易说“不”

 

从小时候起,母亲您就信仰着“慈母多败儿”的宗旨,一直严厉地要求我,由于有您的理智与成熟,年少无知的我在您无数次的回答“不”中,我避免了很多可能无法挽回的错误,也学会了如何处世待人。然而,我已经在世上过了18个春秋,相比起您的人生阅历,可能算不上什么,但您应该知道,我成长了。时代在变,我在变,然而,母亲您口中的“不”依然未变。

 

每一次当我向您提及我的计划和目标时,我几乎可以预测到,您会回答“不”。难道您心目中,我依然只是一个冲动的少年吗?在成长的过程中,我学会了理智地分析,也逐渐找到了自己人生道路的方向。或者您为我悉心安排了一条理想的道路,但掌握方向的我,哪怕开往了充满风雨的险境,我也将勇敢面对,义无反顾。然而,要我成为您的一个“克隆”,这对我来说多么残忍。

 

还记得某年暑假,我向您提及我要当义工的时候,您慈祥的脸突然充满陌生感,一句决断的“不”,把一个跃跃欲试的我的热情全部驱散。看见您坚决得不容许任何上诉的表情,我只得放弃。然而,当其他同学在当义工后变得更加成熟稳重后,您知道我心里有多痛和后悔吗?难道你不认为假如您在那时候答应和鼓励我,将会是对我的最大恩赐吗?流失的机会已经无法挽回,我提出只是想让您明白我的感受。

 

您还记得我上初三以来的成就吧。通过自己制订的计划,在学习上不断进步,在学生会中丰富了阅历和经验。这些事实都告诉您,该对自己的儿子刮目相看了。在我做每一件事之前,我也有细心的考虑,然后再作出决定。当我出于对您的尊重和信任而询问您时,更希望得到母亲您的肯定。您的每一句“不”,都是对我至高无上的指令,正因为如此,母亲您更应该在每一次使用这个权力时,慎重地考虑,不要轻易地驳回我的建议。总有一天,我会独自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而母亲您不在身边,如果现在您不让我有更多的尝试,将来我凭什么去应付呢?

 

母亲啊,请不要轻易对我说“不”。

 

【点评】

 

这篇作文紧紧围绕题目,注意过渡和照应,情理交融,写出了自己面对母亲的“成熟和理智”的“教育专制”,从内心发出的“请不要轻易说不”的真情告白。

 

这是一篇充满真情实感的文章。母亲面对长大的孩子依然轻易地不假思索地说“不”,没有考虑到孩子成长路上的自主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也是一篇说理质朴的作文。作者在晓之以理的同时,动之以情。作者面对母亲的非理性的“轻易”,用“当义工”和“初三进步”的事例,与母亲妮娓“论”来,让人信服。

 

【牛刀小试】

 

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今年是我国恢复中考制度40周年。尽管社会上对中考众说纷纭,但不能否认的是,有许多人通过中考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亲爱的同学,也许你初中三年的学习、生活都围绕着中考,有许多经历和见闻要记录,有许多感悟和认识要诉说。

 

请以“酸甜苦辣说中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题目自拟;③立意自定;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⑤不少于600字;⑥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此题要求以“酸甜苦辣说中考”为话题来作文,这个话题与考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考生对此应该有所思考。因此,就本话题而言,可写的内容就很多了。就个人自身来说,中考备考中的喜怒哀乐,好事坏事,有趣的事,课堂上的故事,都可以写;就大的方面来说,中考阅卷方式,中考相关文化产业与商业发展等等,都是可以说的话题。当然,这个作文话题要出彩,要写得深刻,须从大的方面来写。如果仅限于自己的小圈子,就容易使文章的立意不够高,写得普通,难以得高分。中考是我们的重大改革之一,大批人才由此选拔而出。中国能取得现今的科技成就,中考功不可没。尤其对于这几年的考生,他们的父辈很可能就有人得益于中考,由中考改变了命运。如果没有中考这一公平的选拔机制,很多人可能就和大学无缘。从这个角度来写中考的酸甜苦辣,文章思想性会更强,更有深度。

 

该话题作文侧重于体验和感悟,即使是议论或评说,也应该是在体验感悟基础上来实现。酸甜苦辣,人生百味。经历中考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这样的感悟。因此,写作这个题目就要求考生写自己的所思所感,说真话抒真情才能感动阅卷教师。写叙议结合的记叙类、随笔类或散文体的文章可能更能体现命题者的意图。

 

梦里花开

 

我们在过去与未来,在时光的边缘,寻找属于自己的梦。只为在梦里,听见花开的声音。

 

——写在前面的话

 

因为中考,这个六月,注定不平凡。

 

走在考场外,放眼望去,是黑压压的人群;焦急等待的家长,维护秩序的警察,还有停在车场的车辆,等待着的老师……在雨幕里,我透过黄色的警戒线,似乎看到了中考的庄严与神圣,以及那些拳拳爱子之心……

 

的确,你来了,以你固有的步伐在万众瞩目中姗姗而来。

 

曾经为你牵肠挂肚,曾经为你辗转难眠,也曾为你食不知味。在过往的日日夜夜里,关注着你的一举一动,收集着你的讯息,点点滴滴。你就像一个偷梦的人,偷走了很多很多如我一般人的梦,牵扯着成千上万的人的心。你却离我们远远的,让我们在寻梦的路上只能想象你的模样,梦的模样。然后指引我们一步一步地前行,走到你所在的位置,寻找自己的梦。

 

可是,你离我们如此遥远,以至于我们行走了十二年才依稀看见你的身影,看见梦的幻象。

 

而今你来了,带着我们的梦走来。而我们,还有一条河的距离。你,站在河的彼岸,向站在此岸的我们,招手,微笑。

 

在你的笑容里,我看见的,是自己一路走来的艰辛与甜蜜。考试是荆棘,布满来的路上。曾经为被荆棘划伤皮肤而疼痛地哭过,也曾为在通往梦想的路上找不到方向而感到迷茫,曾经也为在荆棘丛林里得到娇艳的花而开心地笑过,更为被荆棘弄得伤痕累累而疼得身心疲惫……

 

还有,今天下午5:00之后,我们的高中生活,就此结束。这是我们的青春的告别。那些知了的喧嚣,那些树木在炽热的路面投下的斑驳的树影,那些写在黑板上的密密麻麻的字,那些匆忙穿过的路,那些仰望过的天空与流岚,此时全都隐没在这个夏天,那么彻底……于是,我们曾经的牵肠挂肚,过往的得与失,昔日的刻骨铭心,在英语考试结束铃声响起的那一刻,便注定会成为过眼云烟。

 

那句歌词:总以为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就各奔东西……多么真实!我的毕业期,也就在不远的今晚,过了这一晚,以后,真的要各奔天涯了。

 

如此种种,在走向你的路上,一点一点地累积,然后沉淀在心的河床上,成为久远的心事。

 

那些往事,让我们痛,并快乐着。然后,怀着或欢欣或失落的心情奔向我们的未来。不管怎样,不要有任何的遗憾,时光与年华,谁也不起。

 

我相信,不会等到年华流尽,我就可以听见花开的声音。

 

【点评】

 

本文有如下特色值得我们借鉴:

 

1.结构上,以时间的先后进行排列,彰显出考生们对“中考”的热切期盼,从中体现出人们对它的感受,尽管这感受各不相同,酸甜苦辣应有尽有。文章以“寻梦”“听见花开的声音”开头,以“就可以听见花开的声音”结尾,首尾照应。

 

2.拟人修辞的运用,通过第二人称,把“中考”拟人化,让严肃的事情,显得很有人情味,从中可以窥见考生对“中考”的独特的感受。

 

当然,文中还有许多我们可以借鉴的地方,如把中考比喻成偷梦的人,以及歌词的恰当运用,都提示了话题的主旨。

 

 

举报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