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奇云课

0
点赞
收藏
微信分享

微信扫一扫

【推荐阅读】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叨叨 2021-08-27 阅读 51

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可是一查黄河近2000年来的“表现”,却叫人大吃一惊。黄河在近2000年间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人们不禁要问: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huò)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说来有趣,在数千年到数万年前,黄土高原乃(nǎi)至黄河流域,自然条件是很好的,可与今日的江淮(huái)流域媲(pì)美。那时候,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尤其是下游一带自然条件更好。因此,我们的祖先才选择这里生息繁衍(yǎn)。

可是,后来黄河变了,它开始变得凶猛暴烈起来,折[zhē]腾得两岸百姓叫苦不迭(dié)。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大河,其含沙量相当于长江的68倍。黄河每年从中上游带到下游的泥沙总重量达16亿吨,其中12亿吨被搬到了大海,4亿吨则沉积在下游河道中。问题就出在这4亿吨泥沙上。它使黄河的河床逐年升高,结果有的河段高出两岸农田3米~4米,有的甚至高出10米以上,使黄河成了悬河。每到洪水季节,黄河这些地段的堤坝很容易决口,造成可怕的大水灾。

据科学家研究,黄河发生变化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秦朝以后,黄土高原气温转寒,暴雨集中。加上黄土本身结构松散,很容易受侵(qīn)蚀(shí)而崩塌,助长了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二是人口迅速增长,无限(xiàn)制地开垦(kěn)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黄土高原失去天然的保护层,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每年,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4000吨宝贵的土壤(rǎnɡ)被侵蚀掉,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地550万亩(mǔ)!更严重的是,水土流失使土壤的肥力显著下降,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越是减产,人们就越要多开垦荒地;越多垦荒,水土流失就越严重。这样越垦越穷,越穷越垦,黄河中的泥沙也就越来越多,因而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也就越来越频(pín)繁。

把黄河治理好,关键(jiàn)是要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已经为治理黄河设计了方案。他们认为黄土高原地区应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yínɡ)方向。一定要保护好森林资源,使失去的植被尽快恢复。要使人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破坏森林是不折不扣(kòu)的自杀行为;要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这样数管齐下,一定能防止水土流失,黄河变好的梦想一定能成为现实。

思考

1. 为什么说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但它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2. 黄河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拓展资料

黄河的治理

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中,黄河的治理与开发占有重要的地位。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已是妇孺(rú)皆知的忠于职守的教育典范。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黄河的治理工作,一直把黄河的治理与开发当作事关安民兴邦的大事,着眼战略高度来造福中华民族。近50年来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黄河流域已修建了三千多座水库,黄河水资源的利用率已达60%。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的五分之二得到治理,在1950~1997年的48年内,黄河流域九省、区共完成梯田、坝地、其他基本农田和造林、种草等五项主要水土保持措施2.71亿亩,折合18.08万平方千米,占水土流失面积44万平方千米的41.19%。黄河下游1300千米的大堤普遍加高加固三次。近年来,有关部门又确定了黄河治理的终极目标:“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提出了“堤防不决口,河流不断流,污染不超标,河床不抬高”的要求。黄河的治理必须解决防洪、缺水、生态环境恶化三大问题,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地努力,可以说,任重而道远。

有关黄河的诗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qiānɡ)进酒》

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浪淘沙》

举报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河水和河岸

【推荐阅读】炎黄飞天梦

【推荐阅读】小猪变形记

阅读推荐

【推荐阅读】我爱家乡的小河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