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奇云课

0
点赞
收藏
微信分享

微信扫一扫

【拓展阅读】弄不懂“孔乙己”,自己就是孔乙己

诗鹤远方 2021-08-26 阅读 75
其他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继《狂人日记》之后的又一部震动当时社会的短篇小说,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孔乙己的形象是鲁迅作品中最为大众所知的一个形象。原因在于先生他把这个迂腐书呆子刻画的有血有肉,细细品读之后还会发现孔乙己身上正是可悲的自己。

01,迂腐不堪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孔乙己是清朝末年典型的知识分子,信奉着“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封建教条,考不上功名利禄,生活过得清贫无比。但是又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不愿意从事体力劳动。

最后无奈干起了偷盗的勾当,然而即便这样他还信奉着读书人的“操守”。不去偷盗钱财,而是“窃书”,还坚持认为偷书不算偷。这种可笑的歪理,反而使的大众更加信服,就这短短的一句话就将一个迂腐不堪的形象跃然纸上。

孔乙己的身上充满着旧时代的气息,它是一个虚构出来但是又实实在在存在的角色。在动荡的年代里他被一次次的拉出来鞭挞,但是谁又能保证和平又安逸的时期没有他的存在呢?

02,单纯善良

有几回,邻居孩子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便给他们茴香豆吃,一人一颗。

孔乙己的性格是具有两面性的,一方面他是封建礼教的代表人物,同时他也有人性闪光的一点。在当时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茴香豆绝对是珍贵的东西,特别是对于孔乙己来说。

一个“便”字说明孔乙己是毫不迟疑的给孩子们分享茴香豆,而酒馆里的那些取消孔乙己的“长衫客”,都要比孔乙己阔绰的多。然而只有孔乙己原意分豆给孩子们吃,而那些“长衫客”也代表着社会众多麻木不仁的看客。

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

除了善良之外,孔乙己还具有着透明的心性。面对索要不足的孩子们,他没有去谩骂或者恐吓孩子,而是说起了论语里的小调。固然里边迂腐的成分多一点,但是从侧面不难看出这是一个单纯善良的迂腐小老头儿。

03,孤独影子

把孔乙己放在现在,除去封建礼教的顽固气息,依然在影射着众多人的“孤独”。就像韩寒笔下的三轮车一样,比汽车少个轮子,又比自行车多了一个轮子。如此尴尬的存在,正是高不成低不就的存在。像孔乙己一事无成又自命清高一样,现在大多数人也是如此,都有着自己的才华有着自己的梦想,但是仍然在被压力推着走。掌握了“茴”字的四种写法,但是始终拿不出来十九个钱。和孔乙己的可悲没什么两样。

当我们从文章中对封建礼教侃侃而谈之时,恰好就成了鲁迅笔下的“迂腐文人”。孔乙己就是一面镜子,真正读懂“孔乙己”,才能正确审视自己,从而照亮读者未来前行的路。这样才能让鲁迅的文章流传的更有价值,也是先生文字更好的归宿。

文体:其他

举报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