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奇云课

0
点赞
收藏
微信分享

微信扫一扫

【拓展资源】彭荆风《驿路梨花》赏析

黑色的小白兔 2021-08-16 阅读 30
其他

《驿路梨花》 是彭荆风1977年所写的一篇散文。作品通过“我”和老余到云南南部哀牢山最高处的深山密林中,寻找住宿的一些事情,来表现雷锋精神代代相传这样一个美好主题。通篇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似乎只有几个平凡的细节,然而却因小见大,平中见奇,发人深思。

散文从哀牢山中赶路人老余和我在深山密林中寻找住宿写起,“今夜要是赶不到山那边的太阳寨,只有在这深山中露宿了”。简洁地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氛围。给人以孤寂、荒凉的感觉。正使人感到该怎么办之时,老余“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有梨树就有人家,一幅美景展现在人们的眼前:新月,夜风,梨花洁白;竹篾,泥墙,草顶小屋,住宿的问题总算可以解决了,可是屋里有水有米,却无主人。水足饭饱之后怀着满意的心情来猜测谁是这屋子的主人? 围绕寻找屋主人又引出了和瑶族老人之间的一场误会。老人既非主人,也不认识主人,他只是来送粮的。好不容易从老人口中探得屋主人大概是一个叫梨花的哈尼族小姑娘。这时谁不想像梨花姑娘的可敬可爱?可是梨花姑娘到底是什么样的仍是个谜。第二天当“我们”在修葺小茅屋时却惊奇地发现: 这作为驿站的茅屋,是当年解放军路过时学习雷锋做好事为过路的行人盖的。解放军走了,他们助人为乐的好作风被拾菌子的梨花姑娘继承了下来。梨花远嫁后,这一群哈尼族的小姑娘又接过了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作者为解决这一个个的悬念,就带着读者去见了一个又一个普通的然而又是可敬可爱的人物。读完这篇散文掩卷而思,你也许会问: 这篇散文是写梨花的吗? 好像是的,又好像不是。“驿路梨花”当然写的是梨花,但这里作者要写的是包括梨花姑娘在内的一大群人。他们之中有普通战士、梨花姑娘、哈尼族小姑娘、瑶族老猎人等。尽管他们是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性别,但有一点是相同的: 他们是一群敦厚朴实、总是在别人最困难的时候给予热情帮助的人。这是一个助人为乐的群体,而且每个人都可以加入到这一群体中去。

作者就是用他那优美的文笔,富有新意的故事,点出了文章的主旨。作品引用“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句,也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这儿的梨花,不仅实指梨花姑娘,而且泛指处处为他人着想的精神。梨花姑娘和其他一些人都是哀牢山的梨花,这梨花没有浓艳的色彩,雪白皎洁,散发着盎然的春意,梨花开放时,茂密繁盛,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它象征着一种利他的品质和精神,一种淳厚朴实的民风,也寄寓了作者的理想。

这篇散文的特点,主要是艺术手法上情景交融,理藏事中,结构上悬念迭起,层层推进。读这篇散文,犹如欣赏含蓄的画,蕴藉的诗。又如苏州园林的布局,曲曲折折,曲径回廊,最后豁然开朗,使人在这多种变化中悟出深刻的哲理,得到美的享受。《驿路梨花》 的作者歌颂雷锋精神代代相传不是直接歌咏,也没有简单地以梨花作象征。而是文势委婉,几经曲折。作品从两个深夜赶路人找住所写起,寻到住所找主人,这也不是主人那也不是主人,最后恍然大悟。由花想到人,想到人的思想、精神,从而完成了作者的意图,揭示了作品的主旨。

《驿路梨花》这篇散文立意高远,构思奇特,文笔清新,实为散文园地里的一朵“梨花”。

文体:其他

举报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